2025年,全球军费开支再创历史新高,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(SIPRI)数据显示,仅亚太与欧洲地区的军费同比增长近8%。 就在此时,俄罗斯唯一的航母“库兹涅佐夫号”命运悬而未决,引发美媒罕见“支招”——让中国出手相助。 这不仅关乎一艘军舰的存废,更牵动中俄印三国的博弈神经。 俄航母的现实困境 “库兹涅佐夫号”自1991年服役至今,早已饱受技术老化、维护困难、事故频发等问题困扰。俄官方2024年中曾透露过报废可能,消息一出迅速席卷各大军事媒体热搜。此举事关俄罗斯全球大国地位,毕竟“一艘航母撑起门面”,无论从国威还是对外展示,失去航母意味着俄将成为唯一无航母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。 近五年间,这艘航母因火灾、动力系统故障多次陷入瘫痪。2023年底,俄国防预算压力陡增,军方多次推迟航母维修计划。 英国《简氏防务周刊》、美国《军事观察杂志》等权威媒体纷纷分析,俄现有工业基础和造船能力,已难以独立完成库兹涅佐夫号的现代化升级。
美媒另类“支招” 美国《军事观察杂志》近期罕见发文,建议俄方不要急于报废航母,而是将其送往中国大连,由中国顶级造船团队进行彻底翻新。中国过去十年造船吨位连续稳居全球第一,2024年已占全球市场超50%,辽宁舰的成功改造经验为外界津津乐道。 辽宁舰,前身正是苏联时期的“瓦良格号”,1998年被中国购入,经过大连造船厂多年精心改造,2012年正式服役。 这段历史被美媒视为中俄合作的潜在范本。美媒分析认为,如果库兹涅佐夫号登陆中国船坞,短短一年可完成从动力系统到雷达电子设备的全方位升级。这不仅能赋予俄海军新生,还能让中国高端舰载机系统(如歼-15、歼-35、空警600)“出口成套”,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俄军工协作。
2025年中国军工出口数据显示,舰载机和舰载电子系统订单同比增长12%。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完整的航母舰载航空工业链,技术迭代速度已逼近美国。俄若选择合作,不仅省时省力,更可借机引入中国新一代舰载战机,彻底革新航母战斗力体系。 印军焦虑与大国军备新三角 印度2025年度国防预算再创新高,航母计划尤为引人关注。最新公开数据,印度计划2030年前建成本土核动力航母,试图追赶甚至超越中国。可尴尬的是,印度舰载机采购陷入“无解题”:法制“阵风-M”虽已签约,但作为四代机,难以与中国正在批量列装的五代舰载机抗衡。
美国F-35因附加条件、技术限制等原因多次谈判未果。 2024年印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,印度对美军售的信任度持续下滑。 美媒分析,印度自主研发隐身舰载机进展缓慢,技术积累远不及中美俄。韩国、土耳其等国家的五代机项目亦屡屡受挫,法国“新一代隐身舰载机”至今停留在PPT阶段。 美媒进一步推演:一旦库兹涅佐夫号经中国手术升级并配备俄制苏-57舰载型,俄罗斯有望打包向印度推销新型隐身舰载机。面对中美闭门,印度几无选择,被动进入“买俄模式”。对于印度而言,采购苏-57虽能在短期内“补齐短板”,但面对中国即将列装的六代舰载机,其技术代差仍难以弥补。
全球军备竞赛的多米诺效应 全球军备格局的每一次变动,都会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。当美媒为俄中合作“牵线搭桥”时,实际上折射出大国军力竞赛的现实压力 。俄航母的命运,不仅关乎一国荣辱,更是中俄印三国利益再平衡的缩影。中国军工的新一轮崛起,俄罗斯的现实困境,印度的战略焦虑,正共同塑造着新一轮全球海军力量的多米诺骨牌。 2025年的国际安全环境日趋复杂,任何一艘航母的去留都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“蝴蝶翅膀”。全球目光聚焦之下,中俄印三国的下一步选择,或将决定未来十年亚太乃至全球的安全走向。
配资股票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